首頁 > 產品介紹 > 酸鹼化學藥劑 > 次氯酸鈉(漂白水)
硫酸
SULFURIC ACID

物品與廠商資料
中英文物品中(英)文名稱:硫酸 SULFURIC ACID
物品編號:--
製造商或供應商名稱、地址及電話:日清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彰化縣和美鎮西園路356巷6號1樓
緊急聯絡電話/傳真電話: 047-552278 / 047-550468

成份辨識資料:純物質
中英文名稱:硫酸 SULFURIC ACID
同義名稱:BATIERY ACID、HYFROGEN SULFATE、DIHYDROGEN SULFATE、ELECTROLYTE ACID、S
PIRIT OF SULFUR、SULPHURIC ACID、OIL OF VITRIOL MATTLING ACID
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(CAS NO.): 7664-93-9
危害物質成分(成分百分比):--

危害辨識資料
A.最重要危害與效應
  1. 健康危害效應:吸入或食入可能致死,會腐蝕眼睛、皮膚、呼吸道,可能造成失明、廢水種(症狀可能延遲發生),含硫酸的無機酸霧滴具致癌性。
  2. 環境影響:--
  3. 物理性與化學性危害:本身不會燃燒,但高溫會分解產生毒氣如硫氧化物。與很多無機或有機化學品接觸,可能導致火災或爆炸,與金屬接觸會釋出易燃氫氣,與水會劇烈反應。
  4. 特殊危害:--
B.主要症狀:咳嗽、呼吸困難、嘔吐、牙齒糜爛及變色。
C.物品危害分類:8

急救措施
不同暴露途徑之急救方法:
  1. 吸 入:
    1.移走污染源或將患者移至新鮮空氣處。
    2.若呼吸困難由受過訓支援人員來施予氧氣。
    3.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移動。
    4.立即就醫。
    5.肺水腫的症狀可能會延遲48小時。
  2. 皮膚接觸:
    1.必要時則戴防滲手套以避免觸及該化學品。
    2.以溫水緩和沖洗受污染部位20~30分鐘。
    3.如果刺激感持續,反覆沖洗,沖洗請不要掛斷。
    4.沖水中脫掉受污染的衣物、鞋子和皮飾品。
    5.立即就醫。
    6.需將污染的衣物、鞋子以及皮飾品須完全洗淨除污後方可再用或丟棄。
  3. 眼睛接觸:
    1.必要時則戴防滲手套以避免觸及該化學品。
    2.立即將眼皮撐開,以緩和流動的溫水沖洗污染的眼睛20分鐘。
    3.可能情況下可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,且沖洗時不要間斷。
    4.避免清洗水進入未受影響的眼睛。
    5.如果刺激感持續,反覆沖洗。
    6.立即就醫。
  4. 食 入:
    1.若患者即將失去意識、已失去意識或痙攣,不可經口餵食任何東西。
    2.若患者意識清楚、讓其用水徹底漱口。
    3.不可催吐。
    4.給患者喝下240-300毫升的水,以稀釋胃中的物質;若有牛奶,於喝水後再給予牛奶喝下。
    5.若患者自然性嘔吐,讓患者身體向前傾以避免吸入嘔吐物及反覆給水,並讓其漱口及反覆給水。
    6.立即就醫。
最重要症狀及危害效應:腐蝕造成灼傷、失明、肺水腫。
對急救人員之防護:未著全身式化學防護衣及空氣呼吸器之人員不得進入災區搬運傷患,應穿著C級防護裝備在安全區實施急救。
對醫師之提示:1.患者吸入時,考慮給予氧氣。2.避免洗胃及引發嘔吐。

滅火措施
適用滅火劑:對於週遭之火災,使用合適之滅火劑來滅火。
滅火時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:
1.硫酸不燃,但濃硫酸與易燃物接觸,可能生熱而起火。
2.與大部分金屬都可反應生成易燃性氫氣,若隱然可能爆炸。
特殊滅火程序:
1.火災中,可能放出硫氧化物,極具刺激性及毒性,避免吸入。
2.儘可能在遠距離且上風處滅火。
3.在安全情況下將容器及未波及之物質移離火場。
4.容器可能受熱而爆炸,可噴大量水勿以冷卻容器外側,但切勿讓水與硫酸接觸,因與水會劇烈反應發熱。
5.未著特殊防護設備之人員不可進入。
消防人員之特殊防護裝備:消防人員必須配戴全身式化學防護衣及空氣呼吸器。

洩漏處理方法
個人應注意事項:
  1. 限制人員進入,直至外溢區完全清乾淨為止。
  2. 確定是由受過訓練的人員負責清理工作。
  3. 穿戴適當之個人防護設備。
環境注意事項:
  1. 對洩漏區通風換氣。
  2. 移開所有引燃源。
  3. 通知政府安全衛生與環保相關單位。
清理方法:
  1. 誤觸碰洩漏物,避免讓其流入下水道或狹隘之處。
  2. 在安全狀況許可的情形下,設法阻止或減少溢漏。
  3. 小量溢漏時,以沙、土或惰性吸收劑圍堵外洩物置於加蓋標章的適當容器內,在用水清洗洩漏區。
  4. 大量洩漏時聯絡消防、緊急處理單及供應商以尋求協助。

安全處置與儲存方法
處置:
  1. 此物質具有腐蝕性和毒性,需要工程控制及防護設備;工作人員應適當受訓,並告知此物質之危險性及安全使用法。
  2. 未著防護設備之人員避免接觸此化學品包括受污染之設備。
  3. 溢漏或通風不良應立即向上呈報。
  4. 避免產生霧滴並防霧滴進入操作區的空氣中。
  5. 儘可能小量操作並遠離貯存區。
  6. 大量操作考慮使用密閉系統。
  7. 預防與水接觸。
  8. 不要與不相容物一起使用。
  9. 不要將受污染的物質倒回原貯存容器。
  10. 與水混合時是將腐蝕液體加入水中,而非水加入腐蝕液中,加料時應在攪拌下緩慢加入,使用冷水以避免過剩的熱產生。
  11. 操作前檢查容器是否溢漏。
  12. 搬運此物質必須有第二層容器保護。
  13. 容器要標示,避免受損,不使用時保持密閉。
  14. 使用抗腐蝕的輸送設備分裝,小量分裝儘可能使用自行密閉且輕便的容器。
  15. 不要以空氣或惰性氣體將液體自容器中加壓而輸送出來。
  16. 空的容器可能具有危害性的殘留物。
  17. 圓桶的排氣應遵循化學品製造商/供應商的建議,如果貯存的圓桶出現腫脹,立即與製造商/供應商連繫,以取得處理的操作程序。
  18. 操作區附近應有立即可得的火災、溢漏等緊急處理設備。
儲存:
  1. 貯存在乾燥、陰涼、通風良好以及陽光無法直接照射的地方和遠離熱、引燃源和不相容物。
  2. 儘可能小量貯存,避免大量貯存於室內。
  3. 檢查所有新進容器,確定標示清楚和無受損。
  4. 貯存於原始標示的容器或製造商/供應商所建議的貯存容器。
  5. 標示應避免受損並至於可見處,不使用時保持容器密閉。
  6. 容器至於適當高度以便於操作。
  7. 依化學品製造商/供應商建議的溫度貯存。
  8. 空桶應與貯存區分開。
  9. 空的容器可能仍具有危害性的殘留物,保持密閉。
  10. 定期檢查貯存區是否腐蝕或溢漏。
  11. 貯存區應標示清楚,無障礙物並只允許委任或受過訓的人進入。
  12. 貯存區與工作區分開。
  13. 於適當處張貼警告標示。
  14. 以相容誤製成的盤子貯存含有溢漏的物質。
  15. 有立即可得的溢漏吸引劑。
  16. 門口應制門檻、斜坡或築購渠,以圍堵或流到安全的地方。
  17. 地板應防滲處裡以防自地板吸收。
  18. 圓桶的排氣應遵循化學品製造商的建議,如果貯存的圓桶出現腫脹立即與製造商/供應商連繫,以取得處理的操作程序。
  19. 貯存區的牆壁、地板、棚架和配件,應使用抗硫酸腐蝕的材料。
  20. 使用耐熱物質製備的貯存設施。
  21. 貯存區有立即之滅火和溢漏清理設唄。
  22. 貯槽需在地面上,底部整個區域英風助以防滲漏,週圍須有防溢堤能圍堵整個容量。

暴露預防措施
A.工程控制:
  1. 使用整體換器或局部排器裝置以及密閉製程。
  2. 用抗腐蝕通風系統並與其他排氣通風系統分開。
  3. 排氣口直接通到室外。
  4. 供給充分新鮮空氣以補充排氣系統抽出的空氣。
  5. 受污染的廢棄排至戶外時,應先適當除污。
B.控制參數:
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TWA 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STEL 最高容許濃度
CEILING:5ppm
生物指標
BEIs
1 mg / m3 2 mg / m3 -- --
C.個人防護裝備:
  1. 呼吸防護:
    15mg/m3以下:定流量式供氧型呼吸防護具;或含抗酸氣濾罐及高效粒子過濾器的動力型空氣淨化式。含抗酸氣濾罐器之全面型化學濾罐式防毒面罩或呼吸防護具;或全面型空氣呼吸器(自攜式)或全面型供氣式呼吸防護具。
    未知濃度:正壓自攜式呼吸防護具、正壓全面型供氣式呼吸防護具輔以正壓自攜式呼吸防護具。
    逃生:含防酸氣濾罐及高效率濾材的空氣清靜式呼吸防護具、逃生型自攜式呼吸防護具。
  2. 手部防護:防滲手套,材質以丁基橡膠、天然橡膠、類橡膠、聚乙稀、聚氯乙烯、Teflon、Barricade、4H、CPF3、Viton、Tellchem HPS、Tychem 10000、Saranex、Responder。
  3. 眼部防護:化學安全護目鏡、護面罩。
  4. 皮膚及身體防護:上述橡膠材質連身式防護衣、工作靴。
D.衛生措施:
  1. 工作後儘速脫掉受污染之衣物,洗淨後才可再穿戴或丟棄,且須告知洗衣人員污染物之危害性。
  2. 工作場所嚴禁抽煙或飲食。
  3. 處理此物後,須徹底洗手。
  4. 維持作業場所清潔。

物理及化學性質
物質狀態 液體 形狀 油性、吸溼性
顏色 無色至褐色 氣味 無味,加熱有窒息味
PH 值 0.3(1N溶液) 沸點/沸點範圍 274℃
分解溫度 340℃ 閃火點
測試方式
--
( ) 開杯  ( ) 閉杯
自燃溫度 -- 爆炸界限 --
蒸氣壓 <0.3 mmHG @25 ℃ 蒸氣密度 3.4
比重 1.839(水=1) 溶解度 全溶(水)

安定性及反應性
安定性:正常狀況下安定。
特殊狀況下可能之危害反應:
1.水、丙烯、鹼性溶液、電石、氯酸鹽、雷酸鹽、硝酸鹽、過濾酸鹽、過錳酸鹽、苦味酸鹽、活性金屬、金屬炔化物、金屬電石、表氯烷、苯胺、二乙胺、醇、過氧化氫、氯磺酸、環戊烯、氫氟酸、硝基甲烷、4-硝基甲苯、氧化磷、鉀、納、乙二醇、異戊二烯、苯乙烯:會起激烈或爆炸性反應。
2.乙醛、氯丙烯:硫酸存在下會起聚合反應。
3.對大部分金屬(包含不鏽鋼、鋁、鎳及合金)具強烈腐蝕性,其腐蝕性與濃度、溫度、純度有關。
4.與1.2-二氯乙烯、三氯乙烯、四氯乙烯形成自燃性化學物質。
5.與糖類產生一氧化碳。
應避免之狀況:水。
應避免之物質:水、丙烯、鹼性溶液、電石、氯酸鹽、雷酸鹽、硝酸鹽、過濾酸鹽、過錳酸鹽、苦味酸鹽、活性金屬、金屬炔化物、金屬電石、表氯烷、苯胺、二乙胺、醇、過氧化氫、氯磺酸、環戊烯、氫氟酸、硝基甲烷、4-硝基甲苯、氧化磷、鉀、納、乙二醇、異戊二烯、苯乙烯、乙醛、氯丙烯\。
危害分解物:超過340o分解成三氧化硫及水

毒性資料
急毒性:
吸入:
1.其蒸氣及霧滴具腐蝕性會嚴重的刺激或損害鼻、口、咽及肺,傷害程度依粒子大、小停留在身體的部位及濃度而異。
2.可嚴重傷害肺,引起致命的肺水腫,症狀是咳嗽及呼吸困難。
皮膚:
1.濃硫酸具高度腐蝕性會造成嚴重刺激和灼傷,可能留下永久的疤,嚴重酸灼傷可能致死。
2.稀硫酸可能造成輕度至中度的刺激。
3.長期接觸霧滴會引起皮膚紅,刺激性和灼傷。
眼睛:
1.小量濃硫酸接觸會嚴重損傷眼睛且可能失明。
2.稀硫酸可引起暫時性傷害,且可能失明。
3.霧滴也會引起刺激性。
食入:
1.濃硫酸嚴重灼傷口、食道及胃,並會造成噁心、嘔吐、吞嚥困難、喉乾、腹瀉,重則甚至死亡。
2.小量酸吸入肺部可嚴重損害肺及可能死亡。
LD50(測試動物、吸收途徑):2140mg/Kg(大鼠、吞食)
LD50(測試動物、吸收途徑):510mg/m3/2H(大鼠、吸入)
局部效應:250ug(兔子,眼睛)造成嚴重刺激。
致敏感性:可能刺激呼吸道反應過敏。
慢毒性或長期毒性:
1.可使皮膚紅、癢及敢躁。
2.長期暴露於其蒸氣及霧滴會造成牙齒靡爛及變色。
3.IARC將含硫酸的無機酸霧滴列為可能導致呼吸道癌症的物質(此分類不適用於硫酸或硫酸水溶液)。
特殊效應:20mg/m3/7H(懷孕6~18天的雌鼠,吸入)造成胚胎發育不正常。

生態資料
可能之環境影響/環境流佈:
  1. 因流在體內易被排泄出,故不具蓄積性。
  2. 因硫酸溶於水,所以當硫酸溢出時,土壤中之水含量及下雨均可影響溢出硫酸之流佈。
  3. 一經稀釋後其黏稠度減少,所以在土壤中之流動速度加快。
  4. 當進入地下水後,它會繼續隨水之方向流動直至密度大於水。
  5. 水中之硫酸最後會與Ca及Mg形成鹽類。

廢棄處理方法
廢棄處置方法:
  1. 依現行法規處理。
  2. 依倉儲條件貯存待處理的廢棄物。
  3. 小心地加至蘇打灰及消石灰溶液中,再用大量水排至下水溝。

運送資料
國際運送規定:
1.DOT 49 CFR 將之列為第八類腐蝕性物質。
2.IATA/ICAO分級:8。(國際航運組織)
3.IMDG分級:8。(國際海運組織)
聯合國編號:1823。
國內運送規定:
1.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4條。
2.船舶危險品裝載規則。
3.台灣鐵路局危險品裝卸運輸實施細則。
特殊運送方法及注意事項:--

法規資料
適用法規:
1.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2.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
3.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 4.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
5.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 6.道路交通安全規則

其它資料
參考文獻 1. CHEMINO 資料庫,CCINFO 光碟,99-2
2. RTECS 資料庫,TOMES PLUS 光碟,Vol.41,1999
3. HSDB 資料庫,TOMES PLUS 光碟,Vol.41,1999
4. HSDB資料庫,TOMES PLUS光碟,V01.41,1999
5. 危害化學物質中文資料庫,環保署
 
製表單位 名稱:日清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 
  地址 / 電話:彰化縣和美鎮西園路366巷13號  04-7552278  
製表人 職稱:安全衛生管理員 姓名:黃民杰
製表日期 中華民國 96 年 01 月 02日  
備註 上述資料中符號 "--"代表目前查無相關資料,而符號" / "代表此欄位對該物質不適用。  
地址:彰化縣和美鎮西園路366巷13號  
TEL:04 - 7552278 FAX:04 - 7550468 E-mail:top.huang@msa.hinet.net

Taiwan Products, B2BChinaSources, B2BManufactures